Theme 2023

約在1993年,愛民堂堂主任在執事會上提到,他翻閱以往的會議紀錄,提及教會曾考慮植堂。當時,由於愛民堂的發展已上了軌道,執事們對於重提「植堂」一事深表認同,於是便展開了「植堂」計劃,一步一步踏上信心的路。

當時,植堂或建堂對於愛民堂來說就像「摸著石頭過河」的事。在毫無經驗之下,經過多番禱告和呼召,首先成立「植堂委員會」,籌備植堂事宜。當時,愛民堂的堂址是向房屋署租用的,像今日一樣。加上,在香港寸金尺土的情形下,新堂的堂址是租,還是買成了重要的議題。

各委員起初考慮以辦學形式植堂,這想法正好配合當時新市鎮的發展。若然籌得開辦經費,又獲政府批准的話,成立學校後,植堂堂址的問題可以順利解決,也可省下樓價和租金。於是,植堂委員會向宣道會區聯會查詢辦學事宜。在區聯會的協助下,嘗試開辦粉嶺一所幼稚園。可惜,最終政府選了另一個團體開辦有關幼稚園。

事後回想,我們也挺感恩的。因為,辦學的過程可能並非所想像的那麼簡單。辦學申請失敗後,我們改變策略,主要考慮租用鋪位作為植堂堂址。不久便遇到了合適的租盤,其中一個位於大埔麗和閣。九十年代中,在大埔也算不上是福音開荒的地區。但對於愛民堂的弟兄姊妹來說,大埔也好,天水圍也好,都要以「開荒」的心來回應。

堂址落實後,委員會集中籌備具體的植堂細節。第一時間想到的是「人」,委員會決定在200人的愛民堂中呼召30人委身往新堂聚會。決定了人數後,隨即便在教會進行呼籲。除了會眾外,新堂需要有傳道同工。適逢當年譚逸中弟兄在愛民堂作實習傳道,而新堂建立的日子正好與他畢業的時間配合。譚傳道善於青年工作,加上他曾在大埔就讀中學和參加教會,對於大埔植堂的陌生感大大減少。整個過程像教會的主親自預備一樣。就在神的預備中,「愛禾堂」就這樣成立了!

最後,愛民堂中只有十多人答應前往愛禾堂聚會。雖然人數比預期中少,但弟兄姊妹仍憑信心出去。在譚傳道的領導下,愛禾堂認定集中發展青少年福音工作,目標對象是學業成績一般的學生。直至如今,愛禾堂快將二十年。論教會增長,我們可算較慢;論經濟實力,我們要常常仰望主的供應;但論信徒對信仰的認真和事奉的委身,我們卻能向主交代。

 

✉:大埔仁興街42號利達大廈地下
📞: 26629066
📧 :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。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

 

其他資料

  1. 聚會資料
  2. 另外可溜覽我們的Facebook專頁